2019-11-15
武汉之大,大在城市规模,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国民经济几个“五年规划”重点工程的建设,武汉城区的发展开始“大跃进”,最典型的超级工程就是武汉钢铁厂。武钢的成立,夺人眼球,相关的配套建设支撑起一座城市新区,而即便经过了半个世纪岁月洗礼,仍有众多当年遗迹存在,比如说武汉青山区内就有一块独特的老建筑区。这些老建筑颜色亮眼,坐拥公园商圈,曾是身份福利象征,是非常优越的生活区,现在却成为历史往事,它就是红钢城里的红房子。
亮眼红色建筑,中国“喜”字布局。这些红房子建筑处在城市街区,与街道有机结合,建筑在一起,最显眼的地方就是颜值。红房子在于一个红字,成群建筑,搭配在绿色植被掩映下,非常抢眼,同时,红色沉淀起来,不易退化,颜值始终在线。还有一个最重大的意义在于,红钢城里的一批红房子布局,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汉字“喜”字造型,即便经过几十年之后的今天,在高空无人机的帮助下,仍能很清楚看到,这样的建筑布局,充满美好寓意。
钢铁生产往事,曾是身份福利象征。红钢城里的红房子,建筑于特定年代,在那个“以钢为纲”的岁月,它也成为身份和福利象征。具体来说,能住进红房子里的人,首先得是钢铁系统里的员工。那个年代,钢铁系统的热度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国营事业单位,进了钢铁系统,成为一名钢铁人,那是非常隆重又自豪的事情,在骨子里肯定会觉得“非常有身份”。其次,那个年代,房子是分下来的,属于福利品,当然能够住进去,也是福利的象征。总之,在那个年代,红房子就等于普通人最好的住房。
独特老建筑,逐渐成为历史往事。随着时代发展,武汉经济跃进,钢铁企业再没有了以往的“高度”,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配套设施的退步,尤其是前几年,随着武钢规模锐减,遭受合并,相关区域的发展开始多元化,最典型的结果就是红钢城及毗邻区开始拆迁。独特的老建筑,难忘的奋斗岁月,随着城市的发展慢慢淡入历史长河,红钢城拆迁加速,曾经的最美建筑和最具生活气息的区域,正在沉寂,未来,它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这座城市里。
据老一辈人讲述,当初红钢城里的红房子设计使用年限是25年,实际上,它们早就超龄使用达50年以上,可想而知,这些建筑的质量有多优秀。和红房子配套建设的,还有很多设施,诸如游乐场、公园、学校、超市等,因为拆迁原因,这些设施也必将无法保留。在青山区的这个角度,新旧事物的反差明显,正在一天天上演消失与成长的故事。
小编2011年曾在毗邻红房子的钢花新村街坊区域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也有好几块红房子区。小区面积不大,旁边是和平大道,进来则是建设三路,沿路都是清一色的红房子,没有围墙,完全开放。小区里的房子间距不大,但户型都很小,5-6层的居多,住户年龄层很大,反正来往的以婆婆爹爹居多,整个环境还是很安静。
比较有印象的是街坊之间的行道树,有很多粗大的杉树,老人们坐在树下下棋听曲,怡然自得。也有非常多的小孩被家人带着,在周边漫步。整体来说,小区附近超市、银行、医院都有,虽不繁华,但适合居家,红房子虽然陈旧,但楼道整洁,尽然有序。这样的景象和几十年前比较,表面看没有区别,但实际上早就是另一个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