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
近日,展出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归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展览刚刚结束。本展回顾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的杰出代表,如朱彬 、范文照、杨廷宝、梁思成、童寯、陈植等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以及学成归国之后的学习、设计历程。
现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建筑事业发轫于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也正是初代建筑师们崭露头角的时期,初代建筑师的归来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以及高校建筑教学体系的建立。近百年过去,建筑师们的故事依然生动。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前排左一:梁思成;前排左二:林徽因;前排居中:陈植。陈植家属为“归成”展览供图
建筑学在中国:从无到有
古代中国历来重文轻工,从不将科技知识纳入考试范畴。故此,虽有专门营造建筑的匠人,甚至还有一部分文人担纲园林设计者,但总体来看,专论建筑的著作极少。纵观而言,成书于春秋末期的《考工记》中有规划设计都城、宫室的规范;成书于北宋的《营造法式》记载了建筑设计、施工的一些规范;而成书于明代的《鲁班经》则介绍了建造房屋的工序、架构形式等。
到了明末,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第一部造园学著作《园冶》,作者计成,其人本工山水画,又工诗,基本属于文人士大夫行列。中年之后开始为人设计园林,在有了几座代表作品之后,逐渐成为了造园大家。清代出版的《工程做法规则》则是由官方指定的建筑设计规范及工料预算规划。以上都算得上古代中国建筑学文献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在14世纪中叶开办了艺术设计学院,15世纪时,米兰学院设立建筑专业;法国于1648年在巴黎皇家绘画建筑雕刻学院,即后来的巴黎高等艺术学院设立建筑专业,这一时期基本对应中国的元末至明代。
与这些专论建筑的文献相呼应的是历代都不乏描摹建筑的文学作品。例如汉代班固的《二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但都为抒发两位作者对于政治的见解;唐代这类作品更多,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分别借题抒发了对自己前途的迷茫和对当时政治的议论。其中的描写也多是文学性的,有不少文学上的虚构成分。可见,古代中国并不十分重视建筑的系统研究。就连古代中国建筑界的翘楚“样式雷”家族如今被人了解,某种程度上也有赖于网络文学,而非缘于建筑艺术本身。故而直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建筑仍处于“营造术”的层面,传承方式多以“样式雷”式的家族传承,师傅带徒弟为主,系统的、科学的建筑学体系还未建立。
直到1923年9月,有建筑界“三士”之称的刘敦桢、柳士英和朱士圭在苏州工业学校创办了建筑学专业学科,是为我国建筑教育肇始。之后,一些大学纷纷设立了建筑系,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建筑事务所,而这些系所的出现都与初代建筑师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苏州工业学校旧影。
一战结束之后,中国提出了停止赔偿西方列强庚子赔款的要求,当时的政府遂决定用退回的赔款款项兴办教育,故此出现了留学热潮。这一时期,中国一些高等学府设立了留洋预备班,还有一些学校专为国外的大学输送学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家境殷实的学子远渡重洋,赴海外学习。中国的初代建筑师中,就有很多人从清华留洋预备班中走出,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
二十世纪初,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在瓦伦·莱尔德和保罗·克瑞等杰出教师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1921年,宾大建筑系在全美院校中首获法国建筑师协会大奖;在1910年至1930年期间,来自该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曾经连续四年获得巴黎大奖,并获得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奖章。彼时,学生在各类设计竞赛中的获奖数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建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宾大在当时达到了美国建筑教育的顶峰。在这一时期,宾大的艺术学院建筑学专业迎来了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海登楼绘图教室,摄于191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档案馆为“归成”展览供图
中国学生留洋期间获奖很多
根据资料记载,中国留学生中最先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的是朱彬,于1918年9月从清华学堂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2年6月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宾大学习期间,朱彬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外的设计奖项。
1922年的某期《托皮卡日报》上曾经有过题为《战胜美国人——中国留学生获得宾夕法尼亚州建筑奖》的报道:“美国费城,3月8日——来自中国广东的朱彬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的一名留学生,经过与数百位来自美国各个大学学生的角逐,他凭借中式大门这一设计获得了由纽约布扎设计学院颁发的建筑奖。朱彬说:‘随着一些西方学科被引入中国,中国的理念和表达方式也将使中式建筑无法被超越。’”据介绍,朱彬的获奖设计正是融合了中国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元素。
范文照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时间比朱彬稍晚,在进入宾大学习之前,范文照曾经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1922年2月,范文照就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回国,1927年创建了私人建筑事务所,并接受邀请与上海基督教青年汇建筑师李锦沛合作设计了八仙桥青年会大楼,在此期间结识了另一位参与到该项设计中的中国建筑师赵深,在1928年至1930年期间,赵深作为范文照的合伙人在建筑事务所中工作。
有意思的是,赵深也是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赵深1921年9月由清华学校来到宾大,1923年2月取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同年6月取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并回国。赵深之所以能够用两年的时间就在宾大取得学士学位,与当时北京清华学校的学制有很大关系。
如前所述,北京清华学校是利用庚子退款设置的,分为4年学制的中等科和同样为4年学制的高等科,中等科和高等科分别同时设有偏向文法的文科和偏向理工类的实科。根据学制设计,中等科毕业后学生能达到美国高中一二年级的水平,而高等科毕业之后学生能够达到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水平。赴美后可以直接上美国大学的三四年级,缩短海外留学的时间。
赵深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父亲去世很早,家境更加窘迫,家中的开销曾一度需要父亲的世交资助,后来赵深的两位兄长外出工作维持家中开销。赵深幼年多病,还曾开刀治疗重症。他深感家庭不易,刻苦读书,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在此学习8年。1921年赴美后成了瓦伦·莱尔德和保罗·克瑞的学生。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专业接受的是由欧洲导入美国的“巴黎美术学院”教育体系。
宾大的建筑教育认为设计研究是建筑师的重要技能,也是建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分配到各个图房之中,接受曾经在巴黎美术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建筑师的具体指导。宾大的建筑专业教育非常强调建筑构造与建筑绘画这两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在展览现场可以见到,当时的中国留学生的作业都十分完整精致。
由于宾大建筑教育十分强调艺术与技术并重,认为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诗歌、音乐、建筑、绘画与雕塑构成了文化性的整体,因此对于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何在“归成”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多幅初代建筑师们在留学期间的绘画作品。
归国后设计大量建筑
这一时期,杨廷宝、童寯、陈植等建筑师都赴美国宾大学习建筑,梁思成、林徽因也在这一时期赴宾大学习。这些初代建筑师在留学期间同样获得过许多建筑设计奖项,可以说,前文提到的宾大建筑专业获得的奖项中,有很多都是中国留学生取得的。除了朱彬之外,“归成”展览现场还可见当地报刊关于陈植改造市政厅西北角的设计方案获得了柯浦纪念奖的报道、杨廷宝获得硕士学位并且在留学期间多次获奖的报道。
▍陈植作品,获得柯浦纪念奖。
带着这些荣誉,初代建筑师们归国了。初代建筑师在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建筑学科与建筑职业体系以及采用现代知识体系来梳理中国营造这一古老议题中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正是他们开拓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科的发展之路。
而随着西方建筑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引入和传播,刚刚登上了时代舞台的第一代建筑学人肩负起了梳理、定位自己的传统建筑的任务。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梁思成与林徽因是最杰出的先驱者,他们不仅对中国建筑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而且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事一起,开创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新途径。他们不仅发现并记录了大量重要的中国建筑遗构,而且为当代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还于1928年在沈阳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同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也建立了建筑系。
初代建筑师们的成就还集中在建筑设计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赵深、陈植、童寯(Jùn)三位宾大的师兄弟合办了名为华盖的建筑事务所。起初,这一事务所是赵深独立于范文照的事务所之后自己创办的,之后又找到了在金融界颇有关系、对于扩大建筑事务所经营颇有益处又同是建筑师的陈植。后来,又邀请童寯南下共同创办的事务所。事务所之名“华盖”义为“为中华盖楼”。华盖事务所创立之后设计了原上海大戏院、原上海金城大戏院等建筑。
▍建筑大师童寯留学期间的建筑画
在赵深独立开设建筑事务所之前,曾经与范文照合开建筑事务所,这个事务所曾经设计建造了南京大戏院(上图,今上海音乐厅)、美琪大剧院等一系列公共建筑,大受好评,到今天上海市民还在使用。前文提到的较早留学宾大的朱彬和杨廷宝在归国之后成为了上海基泰工程司主要的建筑师。基泰工程司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最重要的建筑事务所。在上海设计建造了今天的上海第一百货,至今仍被称为上海经典建筑。
留美建筑师吕彦直设计中山陵
除了留学宾大的建筑师们之外,同时期还有很多建筑师并非毕业于宾大,但同样活跃在建筑领域,为中国建筑学专业贡献了重要力量。前文提到的创建苏州工业学校建筑专科的“三士”都是留学日本归来的。
初代建筑师中有一位重要的建筑师庄俊也是中国建筑界最早的留学生之一,1910年他考取了清华留美预备班之后即赴美留学,191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筑工程系,回国后于1914年到1923年期间任清华学校建筑师,协助美国建筑师墨飞设计建造了清华图书馆、大礼堂等建筑。1923年再赴美国带领学生留学,本人也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进修。一年后回国,辞去清华的职务到了上海,开设了私人建筑事务所。之后与范文照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建筑师学会,任会长。
设计了中山陵的建筑师吕彦直也是留学归国的初代建筑师。1911年,吕彦直考入清华留美班,1913年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起初学习的是电学,后来因为性不相近改学建筑。1918年毕业后参与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和北平燕京大学的设计规划;1921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开办过三家设计公司。1925年,在有四十余位中外建筑师参加的南京中山陵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奖,并由此负责设计中山陵。1927年5月,吕彦直设计的中山纪念堂和纪念碑再度夺魁。1929年,中山陵竣工,也是在这一年,吕彦直逝世,年仅35岁。
▍英年早逝的吕彦直曾留学康奈尔大学
1930年中山陵园管委会决定为吕彦直建立纪念碑,可惜此碑在抗日战争中丢失,至今下落不明。吕彦直纪念碑是我国至今为建筑师树立的唯一纪念碑。
近百年过去,建筑师设计的很多建筑却仍在见证着时间。如今,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依然能感受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们对这一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作品开启了历史,也记录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