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
要论“江南人家”,最赞的莫过于苏州,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粉墙黛瓦,烟雨婆娑。要论建筑的美轮美奂,精美绝伦,流光溢彩,我觉得应该是广州的陈家祠堂。
位于广州中山七路的陈家祠堂是一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古建筑,这座建筑历经120多年的历史洗礼,它的每一片瓦,每一处雕塑,每一寸土石,几乎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从光绪皇帝到清朝的灭亡,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到满是腥风血雨的民国时代,从古代人到近现代人,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再到国共两党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破四旧大生产,这座陈家祠堂就是历史的见证,120多年,它就默默伫立,静看风雨。
这座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1888年,这座建筑开始动土开建,建造者是当地比较有地位的陈氏族人。
1894年,这座建筑才得以建成,建成后的主要功能是祭祀祖先,因此被称为是陈氏祠堂。
但因为陈氏人在广州人丁兴旺,又是比较有钱有地位,祠堂建得非常宏大,平时很多建筑空间都是闲置空着。因此到了1905年,陈氏族人开始在这里建立实业学堂。按照陈氏人的说法是:要想世代兴旺,后世必须有所学,接受教育才行。不得不说,陈氏家族对家族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这座祠堂,直到被收为国有之前都是陈陈氏家族人用作学堂。
1905年,陈氏族人在此建立实业学堂;
1933年,陈氏族人在此兴办文范中学;
1947年,陈氏族人在此兴办集贤纪念中学;
1950年,当时已经成为陈氏书院的陈氏祠堂被收归国有。后面又被广州市文化局接管,成立了民间工艺管。
但历史在这里还没有结束。陈氏祠堂和很多中国古代建筑一样,历经了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洗礼。
本来就是古色古香,作为文化保护单位的陈氏祠堂,其文化功能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就被生产功能所替代。
1966年,陈氏祠堂被新华印刷厂改造成印刷车间;
1966年下半年,广州电影机械厂也看上了陈氏祠堂,就在陈氏祠堂后院建了基地;
1968年,广州市第32中学也来到了陈氏祠堂,不知道怎么获批的,在陈氏书院的前面部分建立起了一座教学大楼;
直到改革开放后,大概是1980年,广州市政府才开始着手恢复陈氏祠堂的历史原貌。将新华印刷厂迁走,大面积修复陈氏祠堂主体建筑;1995年,将32中学的教学大楼拆除,1997年,将广州复印机厂搬出陈氏书院。直到1997年后,我们才得以看到如今这个还算原汁原味的陈氏祠堂。
如今,因为旅游业的兴起,很多地方开始改建或仿建古建筑,以至于很多游客对一些古村古镇古街巷都很是不满,常常吐槽这些地方不过就是“新建”的古建筑罢了,千篇一律没有啥特色也看不到任何历史。
可能也因此有人也会对如今的陈氏祠堂表示遗憾,毕竟这里并不是所有的砖瓦,所有的建筑要素都是那么原汁原味。但是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当时被当作印刷厂,当作复印厂,当作教学楼,或许我们再也看不到如今这样依然美轮美奂的陈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