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随便问一个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人:“你喜欢上海吗?”,十有八九都答不上来。这个城市势利、冷漠、一贯地崇洋媚外.....但同时,它又开放包容,讲究规则和秩序。人们一边数落着,一边还要挤破头地进去。
有人说生活在这里没有归属感,埋葬了青春,到头来还是别人的故乡;有人说在这座城打拼固然辛苦,但总会在夜幕降临时爱上它——只要努力付出,这座城市不会对你太差。
作为过来人很难给想来“魔都”的人提供什么建议,因为它走得太快,无暇缅怀过去,每天都是新的。予舍予筑建筑设计师柱子哥在“魔都”七年了,没有传说中的“七年之痒”,反倒在走遍城市后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本期沙龙我们分享他的“上海地图”,希望对你有帮助。
设计师路线——小众打卡地
五维创意园——田子坊——西岸——1933老场坊
上海一直被外界诟病没有文化底蕴,所以近几年努力对标纽约,打造现代化的“世界城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园区、美术馆都大量涌现。
五维创意园
先说五维创意园,比M50要小众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离市中心,交通不是很便利,但因为建筑形态和一些创意的产业吸引了很多前来拍照的人,有时还会碰到摄制组在拍剧。
五维创意园
园区内的建筑形态涵盖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的各种工业建筑风格,有多处仓库形建筑;单层5米的锯齿形厂房;多层钢混结构的8米高厂房及3000多平方米单层空间高度达20米的特色厂房。所有建筑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入驻客户再进行个性化装修,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改造。
田子坊
田子坊现在基本上就是一个创意市集,各种小清新商品,商业味道很浓。但从建筑形式来看,这里是体验原生态上海城市空间的绝佳之地,石库门的建筑风格最为多样,有20余种。窄窄的弄堂巷子里面混杂了各式各样的建筑,涵盖了折中主义、新文艺复兴、现代主义、中国传统砖木结构、西班牙式、英国城堡式、巴洛克式等不同的风格。
龙美术馆外观
西岸现在基本上已经是艺术的代名词了。这个曾经废弃的工业区以飞机制造而闻名,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现在被改造成了一条11公里的沿河“文化长廊”。过去两年,上海为了把西岸打造成能与纽约的博物馆大道和纽约的南岸中心相媲美的世界级艺术和文化中心,也算是拼了。单单美术馆群包括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油罐艺术公园等等。
龙美术馆内部
春秋两季来这里最舒适不过,最好骑一辆小橘车,附近也有车可以租借,或是带上滑板,准备好餐食在绿树成荫的河畔享受一顿野餐,基本可以呆上一整天。
1933老场坊内部构造
1933老场坊建议挑选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去,毕竟原是宰牲场来的,想想80年前牛羊猪行走其中奔赴刑场的画面,心有戚戚然。建筑本身是在1933年由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结构式钢筋混凝土,还是从当时英国进口的。
1933老场坊外观
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融汇了东西方特色,而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空间的尺度、流线层次丰富,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里面拍照,扛相机的基本上都是男生。
内部通道设计
法租界——小“布尔乔亚”的情怀
武康路——愚园路——淮海中路
很多来过上海的人都会觉得上海没什么好玩的。其实,上海有趣的地方都藏在法租界每一条有故事的马路,和每一栋有历史的洋房里。
武康大楼
大多人都爱法租界,但又说不上来原因,只觉得“洋气”。这自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单从武康路来说,短短1183米的道路上就有50来处历史建筑,且大多为百年前的名人故居,风格涵盖了西班牙式、文艺复兴式等当时极为盛行的欧式风格。行走其中有种在巴萨罗那或是法国西南部某个城市的街区。
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角度来说,法租界吸引人是一个科学细致规划和管理的结果。据说当时规划武康路的法租界公董局科学从营业类型限定、行道树绿化、谭发管理到垃圾清运都制定了周密的管理章程,住宅的样式也被限定为欧式。
茂密的法国梧桐
单就行道树——主要为“法国梧桐”(误传,学名叫做悬铃木,和法国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当时法国人引进推广开来的)——武康路就有250棵,树木高度平均约13米,环境非常宜居。菜场过去几步也许就是个极富情调的咖啡厅,市井和小资毫无违和。也难怪老外尤其喜欢在这里生活。
风格各异的建筑
这条“网红”马路上有很多名人故居,可以挑喜欢的逛。沿路的住宅各种混搭拼贴,有西班牙住宅样式,英国乡村别墅式,装饰艺术派与现代派,及一些法国文艺复兴样式(典型的有武康大楼)。
巴金故居
位于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免费对游客开放。始建于1923年,建筑风格简朴而略显敦厚,欧式独立式花园别墅在外观上受到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但室内仍具有传统洋房的要素,壁炉、天花线脚、朝向敞廊的宽大百叶门等。花园四季如春,玉兰、樱花等花木多为主人当年手植。
邬达克上海故居
邬达克上海故居位于番禺路129号,免费对外开放,是他于1930年自己建造的新居。住宅是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格,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占立面高度近一半,两端是高耸的砖砌烟囱,南立面设对称的山墙造型。底层采用红色清水砖墙,二层以上则是白墙,深色木构架。建筑底层有哥特式三连列窗和圆拱形大门,二层是折线型凸窗。
邬达克是一位旅居上海的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从1918年到1947年,他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滩的亚细亚大楼、怡和洋行,人民广场附近的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沐恩堂,武康路淮海路转角的武康大楼,新华路上的新华别墅、蛋糕房子等等。
愚园路546号——予舍予筑改造项目
自东向西筑成的淮海路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霞飞路”,是上海最具品格和情调的一条路。当时,霞飞路中段被称为“圣彼得堡的涅瓦街”,因为从马思南路(今思南路)到善忠路(今常熟路)之间多为精美的俄侨商店,散发着浓郁的斯拉夫气息。
20年代霞飞路
如果说南京路代表的是上海的商业,那第二名的淮海路则代表了上海的摩登风格。在这条现代化建筑众多的时尚路段,其实有很多历史优秀建筑,是现代和过去交融的最佳体现,只不过近几年淮海路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海海中路夜景
观光客打卡经典路线
外滩——南京东路——外滩
从黄浦江外滩起,由公共租界的英大马路(现南京东路)和法租界的法大马路(现金陵东路),下去卒达静安寺区长约十里,就是口口声声的“十里洋场”。
外滩魔幻夜景
建议从南京路外滩起始,沿着外滩大楼向南走,至延安东路,穿越广东路地下人行道,然後登上沿江观光台,至外滩公园,从北京东路地下通道返回外滩大楼一侧。这条路上有中外26幢厉害的建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群”。
白天的外滩
号称"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西路,其实有蛮多古老的建筑群,包含上海展览中心、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华山饭店、金门饭店、静安寺等等一系列历史古建筑。现在的南京西路已然是上海繁华市中心区的“十字轴心”,梅泰恒顶级商圈“金三角”,引领着上海最顶尖奢侈品牌潮流,剁手党可以各种买买买。
大光明影院
说来有趣,初次接触上海的人,难免会有些从历史片段、文学作品、影视剧先验而来的幻想,似乎随便某处巷弄的转角都会有一个穿着旧式旗袍、眼神落寞的张曼玉等着你,塞给你一张船票:《花样年华》了解一下?
老上海南京路
然鹅,纸醉金迷只属于逝去的年代,作为国际大都市,如今上海的灯火通明,里头坐着的可不是什么头牌、名媛,而是广告狗和设计师加班的日常。一边是极端盛行的消费主义和精致的生活方式,一边嘛是高峰期地铁肉搏的生猛场景,香水味、汗味、肉包子味混杂着那一丝出人头地的梦想,挤得久了也差不多丢干净了。
关于上海,解读它的文本很多,鲁迅觉得上海人势利,“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bian)宜”;木心也是对上海人的“爱面子”极尽讽刺,王安忆感性细腻,把弄堂里的八卦琐碎和其中的男男女女说的力透纸背......关于这一切表达多少都不能代表如今的上海。因为让它生动的是生活在其中的2000多万人,当城市灯火辉煌,它诉说的是上海的繁华,上演的却是每个个体的尘世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