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每一次到千户苗寨,都被这里的建筑群气势所震撼!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川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与白水河一样穿寨而过的还有一条古街,古街两侧店铺林立,是游人最集中,也是苗寨最商业化的区域之一。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图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楼”。
居住在大城市里的人们压力大,烦恼多,其实可以忘掉城市的喧嚣,来一场真正的旅行,放下心中的烦恼,融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走进美丽的西江千户苗寨。放寒假的时候,我决定到这片拥有神奇的建筑群-西江千户苗寨去探访一下。图为苗族老妈妈边唱苗歌边敬酒,笑脸相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江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代居住者均为苗族,西江苗寨位于雷山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图为苗族妇女在房顶晾晒辣椒。
我们是广东人,想领略一下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当时看了看网上的各种旅游攻略,于是决定了到贵州。贵州很著名的就是千户苗寨和黄果树瀑布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当时就去了西江千户苗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图为千户苗寨建筑群。
千户苗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吊脚楼分为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一般有三层: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正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赏月。
贵州苗族是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苗蛮族团演变而来的,三苗时代就形成了。苗族人到黔东南入住西江,包括民居建筑工艺在内的各种古老的苗族文化也随之带到了这里,并在此地继承和发展。图为苗族老妈妈在苗寨吊脚楼织布。
苗寨吊脚楼正是其先民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经过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图为穿戴苗族服饰的苗族姑娘在吊脚楼前留影。
苗家人迁入西江之后,为了留下平地作耕种用田,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自己的繁衍生息,在建造住居时,选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在传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图为西江千户苗寨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建筑群。
据当地苗族介绍:吊脚楼在虚实对比关系上,显现了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断面纤巧的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已极轻灵,苗居半边吊脚楼突出“轻”的效果。“悬虚构屋”,架空而立,上实下虚,对比强烈。 建房习俗有浓厚的民族传统宗教色彩,备料、发墨、上梁等都要祭祀而且有很多禁忌。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仪式,喜欢铺张浪费摆酒席,其实可以选择用一场特殊的苗族婚礼来见证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抬着糯米饭、猪罢腿、红鸡蛋、稻花鱼、鸡和鸭、糖果以及香甜米酒等礼品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娘。图为千户苗寨新郎背新娘在小河淌水。
西江千户苗寨重重叠叠,其建筑吊脚楼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受当地的人文气息,享受片刻的宁静,给自己放空几天的开怀。那里的几千家在一座山里繁衍生息,将苗家文化发扬光大,将中国多民族的丰富多彩展现给世人,同样也促进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图为千户苗寨夜景。